2023-03-28
|
疫情之下“十四五规划”不可或缺的12项新元素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估本次疫情对地方经济及重点产业的影响,找出疫后恢复“瓶颈”,从而为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措施、恢复地方经济活动提供依据,是目前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众诚智库日前发布的《疫情经济发展指数评估报告》指出,按照评估指标体系,全国疫情经济发展指数为81,从全国范围来看,本次疫情对全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明显。 从生产端看,预计4月达到低点后反弹,5月国内的产能将会快速修复,应基本可以弥补2月和3月增速较去年同期的降幅。 从需求端看,投资增速基本上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全球均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基本面,2月和3月间消费受到明显冲击,预计5月(疫情拐点第二个月)消费增速明显反弹。 从细分行业来看,服装、珠宝、家用电器和家具增速受冲击较大,但必选消费、烟酒、医药类增速保持强劲;从国内消费看,短期内,疫情将会对各类消费产生结构性冲击,消费增速明显下降。 从中长期来看,疫情对我国今年汽车产销构成了较大压力,同时疫情将推动我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化和刺激新消费增长点,加速无人零售、生鲜电商等新零售浪潮的到来。 从金融端看,疫情将放大企业、居民高杠杆和房地产高周转模式的资金流风险,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控,会适当增加银行、扶持资金等金融供给,以缓解疫情对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从物价端看,后续疫情对PPI增速负面影响会逐渐显现,并且短期冲击会比非典时期更大,CPI主要受食品价格影响,逐步走高。 报告还选择了三类典型城市——科技型城市、制造型城市和服务型城市,每类城市以两个典型城市为代表,通过数据采集和预测,利用评估指标体系对城市进行疫情经济发展指数评估。从评估结果可以看出,本次疫情对各类城市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服务型城市、制造型城市、科技型城市。 科技型城市中,深圳市、贵阳市的新冠疫情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85、83;制造型城市中,苏州市、泸州市的新冠疫情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79、75;服务型城市中,海口市、桂林市的新冠疫情经济发展指数分别为61、63。 众诚智库还提出了疫情之下“十四五规划”不可或缺的12项新元素。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方面,要统筹规划、平战结合、建设协同作战体系、加快信息技术深化应用、构建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体系;在产业规划方面,要全面动态掌握产业发展因子,打造网络化创新平台,把握疫情激发的新兴产业机会,要把握全球发展机遇,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中国优势领域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影响力。在信息化规划方面,要构建平台化、组件化信息化体系,拓展数据采集广度和深度,强化关键数据的积累,要完善基于数据的分析决策机制,建立基于数据的危机预警模型。 据介绍,报告以投入-产出等相关模型为理论基础,在参考行业主管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建议上构建了疫情经济影响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总量、生产端、需求端、金融端、物价端”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全方位、多层次科学考量此次疫情对经济造成的综合影响,对全国宏观经济和典型城市进行评估及影响路径分析,以给相关政府及部门提供参考。 |